主題: 湖口屏峰窯王廟,一個道者的境界,一個飽經日寇侵略的記憶

  • 陌塵
樓主回復
  • 閱讀:1502
  • 回復:0
  • 發表于:2017/8/28 9:40:56
  • 來自:江西
  1. 樓主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該作者
馬上注冊,結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讓你輕松玩轉湖口社區。

立即注冊。已有帳號? 登錄或使用QQ登錄微信登錄新浪微博登錄

   “窯王廟”座落在舜德鄉高橋村德尤灣西150米的石頭澗,亦稱黃仙廟,是該地方圓百里有名的道教寺廟之一。

張窯王生于雍正二年(1724年)本名張賜林生于清雍正二年,卒于乾隆五十九年(1795年),因其皮膚黝黑,相貌俗氣,像個燒窯匠,人稱綽號“張窯王”。

“張窯王”所在的張家灣是個不靠大山、不臨湖泊、不近大路的人口大村,自然資源潰乏,人們生計主要依靠外出從事匠、鐵、石、木、漆等服務行業!皬埜G王”年幼父母雙亡,成為孤兒,沒有人引領他學一門求精手藝,但為了生存,他另辟奚徑,乾隆六年(1742年)年僅18歲的徒步出行,前往鷹潭龍虎山,投張天師門下,做一道教弟子。

   乾隆十三年(1749年)秋,“張窯王”滿腹道教經倫,一副十足道教弟子裝束,打道回府了;丶沂滓蝿帐墙◤R傳道,布施家鄉百姓。他不分晝夜走門竄戶,游說道教理念,執著的傳道信念深深打動了族人。外出從事匠、鐵、石、木、漆等服務行業的各路匠人,均對建廟傾盡所能,或捐款捐物,或投勞投力。

黃仙廟在選址上可謂煞費苦心。根據道教龍脈地相,張家灣為一黃龍地,龍頭在德尤灣石頭澗,張家灣為龍尾,不宜建廟安神,“張窯王”幾十次上門做德尤灣徐氏族長的工作,用道教理念敲開心門。

乾隆十五年(1751年)開工興建黃仙廟,“張窯王”既做管理,又做民工,盡心盡責,精打細算,加班加點,翌年夏季,一進兩幢的廟宇峻工并投入使用,正殿巍然,后殿次之,建筑面積250余平方米,占地面積2畝有余。同時道教祖師張天師神像通過化緣謀得款項,請來能工巧匠,精雕細琢而成,并通過描金鑲銀,筑神入座!皬埜G王”精靈心細,在龍虎山精心學藝,精通道家各種道法,占卜打卦、風水命相均有奇門絕藝。由于“張窯王”的精心打理,該廟香火很旺。

乾隆五十八年(1794年)風寒病起,翌年“張窯王”病逝該黃仙廟,后人為紀念其功德,將該廟更名為窯王廟。

窯王廟命運的轉折點始于1938年5月31日侵入湖口。6月23日日軍在時任第二師團長岡次寧次指揮下,開始了對馬垱外圍的香隅香口的53師發動攻擊,26日馬垱淪陷,日軍直逼湖口。屏峰因鄱陽湖水運優勢及山多林密的地形特點,成為日軍爭奪的主戰場。

日軍為了擴大占領區,控制制高點,加強了對屏峰螺絲山的進攻。7月6日至29日,國軍與日軍圍繞屏峰螺絲山、高橋佛來嶺等制高點和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,死傷無數。

  中國空軍出動飛機支援地面作戰,大包頭、青竹嶺、石頭澗等山頂被夷為平地,林木被燒光。日寇軍用飛機大炮強大的火力攻勢,逼退了我從王坦嶺至佛來嶺的抗日守軍,高橋德尤灣成為岡次寧次師團某部的作戰指揮部,近百名日軍在窯王廟安營扎寨,窯王廟的后殿成為日軍的馬廄。

日軍占有欲望強盛,喋血成性,為了確保窯王廟駐地的安全,日軍對附近德尤灣、黃坦嶺等村莊進行了數次掃蕩,與我抗日部隊交戰無數。我被俘戰士,被他們捆綁在窯王廟前的樟樹上,當做訓練的活把子,用刺刀刺腹,內臟全部被刺爛,以我戰士的慘烈嘶叫換來劊子手的陣陣淫笑。

    窯王廟因其內部生活設施完備,所處位置易守難攻,建筑物沒有遭受日軍的毀壞,但“張窯王”悉心經營的道教文物被毀殆盡,但也不乏有心之人,將一些文物收藏。有幸的是在日軍的三光政策下,窯王廟沒被燒毀,建筑群被保存下來。之后該廟成為動蕩時局下,在外流浪、無家可歸之人的棲身避難場所。

由于抗日主戰場的轉移,1941年9月之后,日軍主力轉往南潯鐵路線戰場,駐扎在窯王廟的日軍,乘小火輪,經小桂港全部轍退,窯王廟經過數年的療傷康復,但晦氣難除,往日之生機難以再現。

   窯王廟命運的終結是文化大革命“破四舊,立四新”運動,1967年春,造反派沖擊該廟,驅趕前來燒香還愿之人,關押廟里的道土,損毀道教設施,四周生長茂盛的杉、樟幾被砍光,最后放火燒了該廟,名聲堪大的窯王廟成為一片廢墟,至今成為歷史中一種記憶。

(原創作品,版權所有,侵權必究)
請走進《你不知道的湖口.屏峰篇》 ,小編定期推出續篇。 
本站特約記者:余春泉





(配圖來源于網絡)
關注同城熱點 獲取最新資訊 點擊查看更多本地熱點話題
  
二維碼

下載APP 隨時隨地回帖

你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注冊 QQ登陸 微信登陸 新浪微博登陸
加入簽名
Ctrl + Enter 快速發布
免费看国产裸体白丝美女视频,男女污污污网站,无码国模精品一区二区16,99久久精品毛片免费播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