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題: 雙鐘賦——熊賢文

  • ____落盡殘殤
樓主回復
  • 閱讀:23320
  • 回復:0
  • 發表于:2022/4/2 14:45:35
  • 來自:江西
  1. 樓主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該作者
馬上注冊,結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讓你輕松玩轉湖口社區。

立即注冊。已有帳號? 登錄或使用QQ登錄微信登錄新浪微博登錄

雙鐘賦 賢文


觀夫鄱陽湖口,大江岸東,古鎮梟陽(1),新城雙鐘。傍彭蠡聲震贛鄱,立津口譽響大江(2)。紫氣東來,桑梓人杰地靈;祥云西籠,故園萬紫千紅。枕鄱湖而綠水青山,傍大河而騰飛巨龍。揚瀾強鎮(3),贛北明珠,江湖鎖鑰,三省衢通。一湖清水,滋萬物而澤山鄉;一江波浪,蕩古韻而漾新風。




道是人猿揖別,告別荒洪。先人澤岸狩獵,始祖津口耕躬(4)。礪石斧錛,顯遠祖之智慧(5);焰煉陶皿,驚三苗之穎聰(6)。信馬長嘶于驛站,兵勇衛戍于湖口;商賈穿梭于古鎮,盛興起始于雙鐘(7)。處吳頭而翹姑蘇,立楚尾而望郢中(8)。歷千秋日月依舊,承百代子孫興榮。嗟呼!尋古遺感先民之勤勞;溯歲月嘆歷史之厚重。




觀石山扣潭,磬鐘雙立津口;繡鞋踏浪,仙島孤聳湖中;陀骨飛虹(9),古橋細訴滄桑;摩崖石刻,遺存宋律唐風。雙鐘月色,虹橋仙跡,勞渡舟橫,臺山寺鐘(10)。沙洲漁唱,聲震鄱湖之濱;彭蠡濤聲,音蕩匡廬之沖。月亮坳之靈,彌撒津口;雁列山之雄,艷驚澤湖。禹王治水,立勒石于孤山(11);劉徹射蛟,行御身于文昌(12)。水分兩色而清濁分明,鐘鳴千年而韻繞蒼穹。候羽樂遮天蔽日,蒼鷺飛萬鳥歸崆(13)。霧靄與炊煙同歡,丹鶴與白云共舞;繁星與漁火齊耀,霞輝與水花競彤。




感湖光山色,文人紛至踏來;紅霞瀲滟,墨客繾綣難舍。鄱湖漁歌,注序文之靈魂(14);浪拍石罅,定游記之理宗(15)。石鐘溯源,士大夫之雅興;禹峰寸管(16),文人們之才涌。李白題詠,浩然留墨,樂天吟詩,陶潛聆鐘。

嘆江山多嬌,一時多少豪杰;河川壯麗,浮沉幾多英雄。周瑜馳騁鄱湖,劉裕剿叛桑洲(17);朱陳鏖戰彭蠡,湘毛兵戎津淙(18)。鄱湖浪急,澤地煙濃?箵糍量,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,為國捐軀丹心照汗青;推翻舊制,紅旗招展萬眾齊踴躍,渡江追寇千軍忙擒龍。紅日吐曦,朝霞滿天;雨露滋潤,水碧山嵩。




人文薈萃,鐘靈毓秀。石鐘文化韻悠,鞋島華彩橫縱。濂溪書院,承文脈于九州;成德學府(19),接書香于孟孔。學子求知射圃,書生攬智學宮。程門立雪,學府拜師,泮池浣筆,云橋度步(20)。馬適狀元及第,張科御史朝廷;咽冰挺立潮頭(21),祖勝博浪擊風(22)。一民伏案疾書兮,華章蓋世(23);志川臥凳吞墨兮,文筆飛峰(24)。觀蒼穹群星閃爍,看桑梓人才輩涌。




山川秀麗,為蒼天之厚愛;景色宜人,乃大地之仁寵。鄱湖承靈星之氣,山嶺載華蓋之運;新城映天吉之象,老街藏地福之弘。峰巒疊翠,潭水碧青,阡陌縱橫,五谷盈隆。春風拂來,萬畝菜花芬芳;秋風掠過,千傾稻黍之豐。河蟹橫行,引鳳尾之展屏;江豚微笑,逗魚蝦之嬉瀧。豉香彌漫南北,魚醉酣睡西東(25)。桃李花開艷,果蔬時鮮嫩,豆粑撲鼻香,藜蒿味正濃。五類事業以羅布,三大產業而橫縱(26)。五星旅游之地,萬眾盈門;工業強鎮之策,百業之重。古鎮新變,教育以為繼;校舍林立,精育百年棟。高鐵交織,公路縱橫,科技創新,特色農業。大橋如虹臥波,高樓似筍入云。公園奏恬諧之曲,廣場跳歡快之舞;坡崗庇綠樹之蔭,湖灘涌踏青之眾。濕地現舒鳧之樂,洲渚驚鸊鷉之歡;澤地綻紫云之美,峰嶺呈仙云之籠。




景貌何其曜,家園何其榮。念天地之悠,感日月之昭。踏遍青山,風景這邊獨好!

詩曰:

梟陽人才輩出, 雙鐘精英泉涌,前賢鑄就基業,子孫傾力接踵。打造現代家園,構筑田園花壟,喜看明日津口,祥和安康富隆。


撰文:熊賢文 圖片:網絡

寫于:2022年3月底



注釋:

1、西漢文帝十五年(前65年),在此設鄡陽鎮,相對于雙鐘鎮,梟陽鎮為古鎮。

2、鄱陽湖古時稱為彭蠡澤、彭蠡湖、揚瀾、宮亭湖等;彭蠡津口,即鄱陽湖口。

3、見注譯2.

4、據考證,在新石器中晚期,鄱陽湖口就有人類在這里居住,先人們在這里捕魚狩獵、種粟躬耕。

5、經考古發現,在石鐘山腳及文昌洑等地出土多件新石器時代的石器,有石斧石錛等。

6、三苗,即:三苗集團,又稱“有苗”、“有苗氏”、“苗民”,三苗存在于新石器晚期的黃帝到堯、舜、禹時期,鄱陽湖是其重要的活動區域,在文昌洑考古發現有經燒制的陶皿,可見三苗人之智慧。

7、西漢高帝六年(前201年),設“雙鐘驛站”,屬鄡陽縣;西漢文帝十五年(前65年),設鄡陽鎮;南朝宋時,置湖口戍;唐武德五年(622年),設湖口鎮;南唐升元二年(938年),置湖口縣治鄡陽鎮,自此歷為縣治;清同治時,改建為長江水師湖口鎮;民國十六年(1927年),為一區;民國三十五年(1946年),撤區設為雙鐘鎮。

8、歷史上,鄱陽湖口曾分別隸屬吳國和楚國管轄,即:吳頭楚尾。

9、雙鐘鎮徐家嶺村附近有近千年的五孔古橋,又稱:陀骨渡橋。

10、雙鐘月色、虹橋仙跡、勞渡舟橫、沙洲漁唱、彭蠡濤聲,均為雙鐘鎮歷史名景。

11、勒石,意思是刻字于石,亦指立碑。相傳大禹治水時,曾在鞋山島上一塊石頭上刻字,以記載其治水功績。

12、相傳,彭蠡湖出現惡蛟(蛟,龍的一種。),漢武帝南巡聞之而親身去鎮之,將蛟射殺于鄱陽湖的文昌洑,故文昌洑又稱之為:射蛟蒲。

13、萬鳥歸崆。崆,山名,在此借指鞋山島。鞋山島蒼鷺眾多,每每群飛鋪天蓋地,有成千上萬之眾,群鳥翔之,場景十分壯觀。

14、即:《滕王閣序》,歷史上,王勃南昌行之途經彭蠡湖,一路上湖中美景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,如:漁舟唱晚、鶴汀鳧渚、山原川澤、寒雁驚鳴、鶩鳥棲水、霧靄披山、秋水映天等,為他的《滕王閣序》增添了無限的精彩之筆。

15、即:《石鐘山記》,蘇東坡為考證石鐘山名由來,夜探石山,聽浪拍石罅而發出窾坎鏜鞳之聲,則認定此為石鐘山名由來。

16、禹峰寸管,禹峰,為鞋山最高峰,相傳為紀念大禹治水及立勒石而名;寸管,即毛筆,在此借喻文人們揮毫潑墨、寫詩作畫。歷史上陶淵明、謝靈運起直至孟浩然、李白、錢起、白居易、王安石、蘇軾、黃庭堅、文天祥、朱元璋、劉基、王守仁、王漁洋、袁子才、蔣士銓、彭玉麟等都到過彭蠡津口,并登石鐘山、鞋山,都有題詠 。

17、桑洲,即:桑落洲,今鄱陽湖口八里江一帶水面。東晉時候桓元篡立,大將劉裕、何無忌等起兵討伐,追趕桓元到江州(九江)于桑落洲。

18、津淙,即鄱陽湖口。太平天國時期,曾國藩率領的湘軍與石達開率領的太平天國軍隊在鄱陽湖口大戰,民間稱太平天國軍隊為長毛。

19、歷史上,古梟陽鎮很重視孩童啟蒙與教育,曾設立多個學院,譬如:濂溪書院、成德書院、聯云書院、松山書院、射圃書院,及學宮等。

20、云橋,在此借指狀元橋。

21、咽冰,即:楊賡笙,湖口人。在上世紀初的討伐袁世凱的運動中,楊賡笙隨李烈鈞在湖口參加了有名的湖口“二次革命”。

22、祖勝,即:余祖勝,湖口人,中共地下黨員,在重慶參加地下活動被國民黨逮捕后就義。

23、王一民,湖口人,著名劇作家。

24、李志川,湖口人,小說家,兼著散文、劇本。

25、魚醉,在此借指糟魚。雙鐘有許多名特產,如:鄱湖螃蟹、銀魚、鳳尾魚、糟魚、豆豉等。

26、五類事業,即為雙鐘鎮的“社會事業”;三大產業,即指一、二、三產業。

  
二維碼

下載APP 隨時隨地回帖

你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注冊 QQ登陸 微信登陸 新浪微博登陸
加入簽名
Ctrl + Enter 快速發布
免费看国产裸体白丝美女视频,男女污污污网站,无码国模精品一区二区16,99久久精品毛片免费播放